女性從事運動最大的困擾-Breast Bounce
運動內衣可以追溯至1977年,當時的設計師只將兩片三角形布料與皮帶縫在一起,發明了第一件專門給女性在從事運動時穿著的內衣,提供胸部在運動過程中些許支撐。運動醫學家在當時也提出,女性運動員在運動時產生的胸部疼痛,已經是個不可忽略的問題。以跑步為例,在跑步時人體上下垂直的移動會使胸部產生上下位移4.2至9.9公分,而胸部主要是由庫伯氏韌帶(Cooper’s ligaments)及皮膚將軟組織固定於軀幹。當軀幹移動時,若速度過快加上足部落地時的衝擊,此時懸於軀幹外的軟組織無法立即靜止,而是比軀幹還慢抵達最高點及最低點,且胸部的位移遠大於軀幹 (如下圖)。
左圖為利用紅外線攝影機捕捉胸部動態軌跡。右圖中白點為軀幹、綠點為胸部於跑步時的運動軌跡,由蝶形軌跡可看出,同一瞬間胸部的位移遠大於軀幹,且有明顯延遲的情形。
這樣的時間延遲造成胸部的彈震(breast bounce),bounce會使軀幹產生被胸部拍打(slap)的感覺,過去許多研究一致指出slap是造成胸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曾經有學者統計,以每分鐘160步的頻率慢跑1小時,胸部共發生了約9600次的bounce,可想而知從事高步頻、高跳躍次數或長時間持續的運動,皆會產生大量的bounce;進而誘發乳痛症(Mastalgia)或韌帶因反覆拉扯而鬆弛使胸部下垂,降低女性從事運動及身體活動的意願。因此應藉由穿著高支撐性內衣避免上述傷害發生,伴隨著運動用品產業的發展,強調胸部不易晃動的運動內衣逐漸成為女性運動時的重要配件。
運動內衣的種類
早期運動內衣的設計原理是應用上述理論,主要目的就是減少胸部於運動時產生的bounce,只要最大限度地降低胸部運動時產生的位移就能達到減少bounce的效果。根據運動內衣的訴求功能主要可區分為3種設計:壓迫型(Compression)、包覆型(Encapsulation)及混和型(Hybrid)。
壓迫型(Compression)的設計是用強韌的布料限制胸部的位移,使胸部與軀幹成為一體,運動時胸部隨軀幹同時移動,解決了延遲所產生的bounce和slap問題。但由於Compression的無彈性及高壓迫,有高比例的女性運動員會有穿著時的不適感,罩杯較大的女性尤為明顯。
包覆型(Encapsulation)的運動內衣主要以左右胸分開支撐的概念限制胸部的位移,再利用具完整圍繞的下圍及肩帶彈性適中的拉力作為第二支撐元素,此類運動內衣就非常適合罩杯較大的女性。
混和型(Hybrid)是近期推出結合上述兩種類型的優勢所設計的運動內衣,Hybrid採用與Encapsulation相同的左右分別支撐,外層加上Compression的加壓層使胸部軟組織與軀幹更為貼近。
運動內衣產業的瓶頸
看完上述運動內衣的種類介紹,也許大部分的人會認為,這樣看來不管胸部大小選擇混和型就對了,但在運動內衣的挑選上卻非如此簡單。目前市面上的運動內衣多以運動強度加上大、中、小尺寸作為粗略區分,較不如一般內衣有詳細的罩杯大小對應,因此穿著運動內衣容易因大小不適或貼合度不足衍生更多問題。而將運動內衣商品化的各大廠牌也同樣以「減少胸部的位移」為訴求,這樣的設計卻過於簡化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結果,無法符合女性從事運動之實際需求。
事實上運動內衣的設計不應一味地追求壓縮胸部的位移空間,會造成穿著時過於緊繃容易造成擠壓、摩擦與呼吸困難等問題,使得女性雖穿著運動內衣從事各項運動,依然有諸多不適感。然而,若要針對不同罩杯、族群、運動型態做設計,將會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目前運動內衣相關的眾多研究中,受試者也多是中偏小的罩杯型,較少針對大罩杯、孕婦、老人等特殊族群做研究,近年來將生物力學研究成果導入運動產品設計的概念逐漸興起,例如動態支撐或是可調式運動內衣也許會是未來可投入的方向。
參考文獻:
McGhee, D. E., & Steele, J. R. (2020). Biomechanics of breast support for active women.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 48(3), 99-109.
Risius, D. & McGhee, D. (2012). Bouncing breasts: the science of the sports bra. The Conversation, 9, August 1-3.
加入會員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