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跑鞋的科技日新月異,但仍都以提升運動表現、減少運動傷害以及增加舒適度為主要研發方向。跑鞋的主要結構可分為鞋面與鞋底,鞋面包含鞋帶、鞋舌、鞋跟,鞋底則包含鞋墊、中底、大底。其中,鞋帶是少數使用者能自行調整的部分,不過其重要性也經常被忽略。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不同的鞋帶綁法,有些人習慣鬆掉部分鞋帶、有些習慣全部鞋孔綁緊、有些則習慣特殊的綁法,而大部分的人都認為綁鞋帶只與穿著舒適度及習慣有關,但相關研究的結果表示,不同的鞋帶設計、綁法以及鬆緊度,會對跑步時的舒適度、傷害風險及運動表現產生差異!
該研究中以目前常見的6孔及7孔鞋帶設計為主,以下為實驗中設定不同綁鞋帶的方法:(a) 6個鞋孔: 包含正常、較鬆、較緊(WEAK、REG、TIGHT)三種情況;(b) 只穿1號及2號鞋孔(EYE12);(c) 只穿1號、3號及5號鞋孔(EYE135);(d) 全部7個鞋孔(ALL7)。
綁至最高處(7孔)的舒適度最佳!
藉由舒適度問卷結果得知: 綁至全部7個鞋孔能提升舒適度,最緊的6孔則最不舒適。舒適度是大多數人選擇跑鞋的重點,利用調整鞋帶綁法及鬆緊度能夠改善鞋子貼合度及舒適度。
綁至最高處(7孔)能增進流暢性以及緩衝效果!
進行定速跑步測驗後結果發現,著地時若綁至最高處(7孔),於腳跟處有較優的緩衝表現。而6孔綁得較緊與7孔綁得較高這兩種綁法,能降低足部最大垂直負荷率(Maximum vertical force rate)與足部旋前角度(減少約15%-30%)。由此可知衝擊力也會受到鞋帶的影響,將鞋帶綁得較緊或綁至較高處時,除了足部較為穩定外,鞋子、足部間有更佳的貼合度,此時跑鞋便能更好地發揮其緩衝性能。足跟也可以深入到緩衝材質中,更為平均地分配壓力,增進跑步時的舒適度、流暢性,並減少足部疲勞產生。
不同鞋帶綁法下的最大垂直負荷率 (bw=體重)
找到最適合鞋帶綁法的方法
對跑者而言,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能找到兼具舒適度、降低運動傷害及提升表現的跑鞋。總結上述研究成果,綁至7個鞋孔或綁得較緊是最能兼具以上三者的鞋帶綁法。對於習慣將鞋帶綁的寬鬆的族群,則可以嘗試將鞋帶綁得更緊一點以提升運動表現及降低運動傷害,讓我們改變鞋帶綁法並感受其帶來的改變吧!
參考文獻:
Xiaole Sun, Wing-Kai Lam, Xini Zhang, Junqing Wang and Weijie Fu.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ole of footwear constructions in running biomechanics: implications for running-related injury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 (2020) 19, 20-37. doi:10.1201/b13021-27
Marco Hagen & Ewald M. Hennig. Effects of different shoe-lacing patterns on the biomechanics of running shoes (2009).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7:3, 267-275. doi: 10.1080/02640410802482425
加入會員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