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打擊能力,擊球點是關鍵!

擊球點的重要性

有過棒球打擊經驗的人都知道,擊球點對打擊品質的影響甚大。當揮擊到甜蜜點 (Sweet Spot) 時,球所受的衝擊會最為強勁,能飛出較遠的距離,同時手部所受震動較少,撞擊感會較其他擊球點低。相反的,若擊球點不佳,就算揮得再用力,球可能也飛不遠。不僅如此,不當的擊球點會使得手部穩定度受球棒擊球時衝擊的影響,造成不適甚至誘發後續傷害。

如何精準預測擊球點:

科技介入棒球訓練在台灣已成趨勢,選手們在場上的打擊表現已能用精確的揮棒速度、擊球初速、擊球仰角、飛行距離等運動學參數,作為打擊表現優劣的評斷。但反觀擊球點的好壞,至今仍沒有一項數據可將其量化進行評估。於多數賽事轉播聽到對擊球點的描述,大多都是「打到甜蜜點」、「球擠壓到球棒」、「球打在棒頭上」等較為模糊的字眼。

而觸覺訊息(Tactile Information) 便是一項能用以量化擊球點的重要參數。觸覺訊息從早期賽車遊戲把手的震動回饋,到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的指壓觸控機制,被廣泛應用於科技產業。然而在運動科學領域中,相較於速度、角速度、距離等常見參數而言,觸覺訊息較少使用。上述提及,打擊時手部所受的震動差異,會隨擊球點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此現象便能透過觸覺訊息呈現,作為探討擊球點差異的關鍵。

提升打擊能力,擊球點是關鍵!

為了準確判斷擊球點的好壞,2017年名古屋工業大學的學者將兩片壓電材料 (聚偏二氟乙烯PVDF) 交叉黏著於球棒尾端。透過PVDF的壓電效應,將撞擊時球棒形變所產生的機械能 (觸覺訊息) 轉化為電壓值進行分析。接著,研究人員在球棒的縱軸(棒頭至棒尾方向,以棒頭為起點,每50mm劃一標記)與環軸(棒身圓周角度,以撞擊時圓弧最頂端設為90度,每30度向外標記),依距離與角度訂定不同打擊位置,隨後分別以兩種不同高度 (1m & 1.5m) 讓球自由落下,撞擊球棒各個位置。垂直向的電片可用來觀測球棒縱軸不同距離的衝擊力差異,而水平向的電片可用來觀測球棒環軸的角度衝擊力差異。

提升打擊能力,擊球點是關鍵!

各打擊位置的震動峰值

過去文獻認為距離棒頭150mm為甜蜜點區域,上圖在離棒頭較遠處(距棒頭400mm)有較高的震動峰值。隨撞擊位置靠近棒頭,則會漸進的由正轉負,直到距離棒頭150mm有最小的震動峰值。下圖則是呈現兩電片的震動比值,相同縱軸距離且環軸為90度時比值最高,而隨撞擊位置越偏離90度時(可視為實際打擊時,擦棒的狀況),比值逐漸降低。比值能夠呈現縱軸環軸交互影響的情況,若固定於縱軸距離150mm而不同環軸角度皆有最小的震動峰值比,即為打擊至甜蜜點的效果。

提升打擊能力,擊球點是關鍵!

各打擊位置的震動比值 (藍色柱狀表擊球高度1公尺,橘色柱狀表擊球高度1.5公尺,震動比值: 環軸震動峰值/縱軸震動峰值)

上述結果,證實了擊球點是可被紀錄且量化的。不過此研究並非以真實的打擊情境進行實驗,實際打擊情形下,球棒與球的材質、球本身的自轉以及手握球棒的方式與位置,皆有可能影響到數據蒐集的一致性。因此,想要證明擊球點的偵測在實際揮擊應用上的可行性,仍需後續研究模擬多種打擊情況才能被證實。

擊球點判斷如何應用?

在未來,擊球點若能被明確判斷與分析,勢必能對打擊表現有正面的影響。可以想像往後在揮棒的過程中,能分析打者每次面臨不同球速、球種、落點等參數,與擊球點。找出各項條件下擊球點較差(偏離甜蜜點)的情境與原因,便能針對容易造成不良擊球點的打擊情境進行訓練,最終達到擊球點最佳化的目標。台灣教練與選手的運科知識日漸成熟,從過去以量取勝的訓練方式,到現在相對的注重訓練的質量,打擊訓練也是如此,在不斷提升揮棒力道、速度之虞,如何提升擊球的精確度,或許是我們更該去關注的。

參考文獻:

Osawa, T. Tanaka, Y. Yanai, T &Sano, A. Position estimation of ball impact in

baseball batting using PVDF films, 2017 IEEE World Haptics Conference (WHC),

Munich, 2017, pp. 442-447, doi: 10.1109/WHC.2017.7989942.

加入會員看更多

更多最新文章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