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期間,有幸順道造訪了新加坡運動科學中心(Singapore Sport Institute)。此次參訪由運動科學部門負責人Dr. Marcus Lee以及運動生物力學研究員Dr. Aziz Luqman帶領,參觀了運動訓練設施和運動科學儀器,並詳細介紹了運動科學中心的運作模式。新加坡運動科學中心位於市區附近的運動聚落(Sport Hub)。這個運動聚落將比賽場館、商場、休閒運動設施和行政辦公室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特的綜合運動與娛樂空間,不僅滿足專業運動賽事需求,還為公眾提供多樣化的休閒與娛樂選擇,已成為新加坡的重要地標之一。運動聚落的場館設計精緻且具現代感,內部包含各類與運動相關的商店和餐飲場所,讓訪客在此享受購物樂趣和運動體驗。在商場中,最具特色的設施之一是一座16公尺高的攀岩牆,經常可見運動愛好者在此上下攀爬,展現活力。然而,在這熙來攘往的商場中,還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新加坡運動科學中心。
新加坡運動科學中心以研究理論為基礎,主要支持競技表現的提升,為運動員提供先進的運動訓練設施和科學研究支持,並參與部分健康相關研究。然而,與運動產業合作的項目較少。中心設置了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運動生理學實驗室、運動心理實驗室、營養教室、體能檢測中心、運動傷害與復健中心,其中較具規模及特色的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運動生理學實驗室、營養教室概述如下。
- 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該實驗室規模最大,透過四個階段進行實務應用:
- 人體結構分析:測量肢段參數,了解人體與運動項目的適當性。
- 肌力表現評估:分析運動項目所需的肌力表現。
- 技術分析:利用影像與感測技術分析運動技術表現。
- 策略應用:建構預測模型與運動表現分析,提供技能學習與傷害預防方案。
- 運動生理實驗室
- 測量最大攝氧量與耐力項目表現。
- 提供低氧訓練與住宿設施,支援長時間耐力訓練。
- 分析高溫環境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 運動營養教室
運動營養教室的目標是教育運動員如何選擇與製作符合需求的食物,而非直接提供成品。此外,恢復吧檯(Recovery Bar)就設置在體能訓練場旁,提供訓練後的快速營養補給,確保運動員即時的體能恢復。
新加坡運動科學中心位於運動聚落內,主要設施規劃為競技比賽場地與商業空間,因此無法容納大量運動訓練基地。此外,由於新加坡沒有專屬體育班或運動專業學程,所有運動員皆為學生運動員,具備自身學術專長並分散在不同學校。因此,運動訓練基地遍布各地,而需要運動科學支援時,則回到中心進行規劃與介入。新加坡運動科學中心規劃完善,但新加坡當地運動科學系所較少,導致當地人才培育不足。目前研究人員多來自澳洲與歐美,具備國際接軌的研究能力。中心目前也逐漸透過與鄰近大學合作,致力於人才培育與知識傳遞。
作為新加坡運動科學與競技表現的支援核心,運動科學中心雖然規模不大,但規劃完善、設計精緻、研究設備齊全,展現了系統性的規劃與研究能力。雖然目前本地人才培育尚需努力,但透過國際合作與資源整合,構建完整的運動科學流程與規劃,為運動競技提供強力支援。反觀台灣,雖然運動科學設備完善,但專業人才多集中於大學,缺乏國際招募與跨機構合作。此外,研究人員往往需兼顧行政工作,影響專業發展。未來應努力打造更友善的研究環境,促進研究效率與成果產出。
加入會員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