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Cycling是一個以自行車為主題的研討會,自2015年起,隨著環法賽第一站的時間、地點而舉辦,透過環法賽,吸引許多自行車產業界的人士參加,包含:職業車隊的教練、運科人員、Fitter、協會代表以及儀器廠商等,除了學術發表之外,大會也提供其他有認證的付費課程,是一個十分講求“實際應用”且商業味比較濃厚的研討會,研討會的內容大部分都與競技、訓練有關,從今年的研討會我們可以看出以下三個研究方向。
訓練指標的發展
在訓練方面,許多題目著重在指標的發展,其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目的:(1).量化訓練量、觀察選手的反應以及狀態,如:TRIMPS, TSS, sRPE等指標,分別使用心率、功率、選手的自覺努力,來量化訓練量的多少,透過各種模型的建立來判斷、預估選手的狀態,協助教練及選手掌握當下的體能狀態作為安排未來訓練的依據。(2).協助選手擬定比賽策略,達成最佳表現,如:FTP, CP, W’, MPA等指標,概念如同油箱或是電表一般,只是轉換成體力,將當下的踩踏功率轉換成維持的時間,提供選手更直覺的提醒,讓選手可以更有效的執行教練所安排的比賽策略,在比賽中有更好的表現。
整體來說在訓練的監控上,雖然主要是運動生理學的領域,但是在參數以及指標上的使用並不會只侷限在生理的參數,功率、心率還是目前主流使用的參數,然而大家都還在尋找最適合的指標來判斷訓練的效果、選手的狀態。
騎乘動作的影響
騎乘動作的調整,也是Bike Fitting的一部分,透過姿勢的調整來達到提升運動表現、減少傷害以及提升舒適感,有的fitter透過發表表達他自身的理念,有的研究提出新的影響因素 (如:卡鞋鞋底的角度),在這個議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最適合的方式,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會依照不同的目的以及個人特質,有不同的調整方式,目前的主流觀念是:騎乘動作的會因個人的體能條件與騎乘目的而異,調整會是一個長期且動態的過程;另外也可以觀察到設計、控制實驗的困難性,有需多控制變因會互相影響,較難釐清造成結果的成因為何,也間接限制了相關研究的發展。
量測技術貼近現場
量測技術方面,大家開始發展實際場域的量測技術,透過間接或直接量測的方式獲得有幫助的資訊,讓原本在實驗室才能量的參數,拉到現實場域來量測,荷蘭的一個研究團隊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aculty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Aerodynamics) 透過雷射、sCMOS攝影機量測選手周遭的空氣流動,進而推算空氣阻力面積係數 (CdA),突破現在風洞實驗室的限制 (靜態量測),讓選手更容易知道因為動作或器材的改變,在空氣阻力上的影響為何,我們也可以觀察到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許多過去轉屬於實驗室才能進行的量測,透過新的量測技術的發展以及電腦的協助,逐漸在現實場域中發生。
東西差異
透過這個研討會可以明顯體驗到歐洲自行車文化與亞洲的差異,自行車與人的結合非常深厚,有完整的職業競技體系,因此研究的導向主要是以競技運動為主,如何讓選手的表現更好、如何訓練、如何協助等議題是歐洲的研究主流。反觀亞洲,台灣雖然是自行車的出口大國,以自行車王國自居,但在職業賽事的發展、基礎研究以及自行車文化上,似乎都看不到歐美各國的車尾燈,在瞭解他國的自行車研究、文化背景後,也可以想想屬於我們自己的自行車文化是什麼呢?
加入會員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