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來到棒球場或在螢幕前觀賞棒球比賽時,是否注意到球場中有一個特別高起的紅土丘,它有一個專有名稱--投手丘。雖然青少棒投手丘高度範圍會從平地到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所訂定的高度不等,但從高中到職棒的所有聯盟目前都遵循美國職棒大聯盟所訂定的標準。自1903年開始,投手丘的高度被限制在最大38公分(15英寸),但沒有指定最低的高度,而1968年的影響最為明顯,被稱為“投手年”,MLB的平均擊打率下降到0.237,平均得分率達到每隊每場比賽的歷史最低的3.42分;為了應對這個進攻與得分表現下降的現象,MLB在1969年球季前進行了改變,其中包括將投手丘的高度從38公分降低至25公分(10英寸)。1969年球季,平均擊打率提高到0.248,平均得分增加了19%,之後從二十世紀往後的時間開始,得分保持相對穩定的水平;但從2000年到2014年間又持續下降,於是是否需要降低投手丘高度的議題再度被討論。
不同的投手丘高度對投手直球表現的影響
當投手在四個不同的投手丘高度投球時發現,直球的球速、球旋轉速率與位移都沒有顯著的差異,平均球速為35.9 ± 2.71 m/s。但當投手丘高度越低,投手前腳的位置會更加封閉(對於右投手,前腳的位置會往三壘方向更多),膝關節屈曲角度會隨著投手丘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軀幹旋轉的速度、傾斜的角度、肩前力與肘部近端力也會隨著投手丘高度而增加,而肘關節彎曲角度會隨著投手丘高度增加而減少。
不同的投手丘高度對投手曲球表現的影響
緊接著是投手在四個不同的投手丘高度投曲球時的球速、球旋轉速率與位移也是沒有顯著的差異,平均球速為31.4 ± 2.66 m/s。在前腳步幅方面,只有投手丘25公分與30公分有差異,膝關節屈曲、軀幹側傾與肩部水平外展角度會隨著投手丘高度的增加而變大;肩部外旋軀幹前傾角度則會隨著投手丘高度增加而減少,而肩部最大外旋在投手丘高度為25公分時角度最小。
以上研究的結果表明,降低投手丘高度可能不會增加得分的機會,因為直球和曲球的球旋轉速率與位移都沒有變化,那麼為什麼在 1969 賽季投手丘降低後 MLB 得分增加了呢?其實是當年裁判的好球帶變小了;因此,依研究數據推斷,降低投手丘高度很可能不是得分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不同投手丘高度的投球運動學的差異其實很小,探討降低高度有無影響較缺乏實際意義,不過投手投直球時的肩部和肘部動力學可能會因投手丘高度降低而略微減少,這樣有機會降低投手投球受傷的風險,或許可將此一影響納入是否降低投手丘高度的考量。
參考文獻: Diffendaffer, A. Z., Slowik, J. S., Lo, N. J., Drogosz, M., & Fleisig, G. S. (2019). The influence of mound height on baseball movement and pitching biomechanics.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22(7), 858-861.
加入會員看更多